痴人说梦:淝水对峙(1/1)
关于第49章故事简介:前秦皇帝苻坚见苻融退回寿阳,听闻前锋梁成所部被东晋大军击溃,东晋大军已在肥水东岸扎营,心中大为惊诧,遂带领文臣武将登上城墙,查看敌情,因为对洛涧惨败心有余悸,苻坚错将八公山上的草木当成了东晋将士,便命将士在淝水西岸扎营,造成了两军之间仅隔一条淝水相互扎营对峙的情景。而东晋主将谢玄急于求战,派使者前往寿阳面见苻坚,商讨决战之事,苻坚自恃兵多将广,提议自己的部队后撤,腾出决战战场,并且于次日下达了移阵的命令,三十万前秦将士便开始后撤,两军决战一触即发。
在这个故事中,苻坚恐怕谢玄趁自己渡淝水之际,出兵来攻,便提出了自己率军后撤,两军决一雌雄的想法,谢玄的使者一口答应下来。在这里,东晋使者,先提出来东晋大军后撤,被苻坚否定后,又同意了苻坚的想法,那么究竟作为东晋主将谢玄是做如何打算的,我们不得而知,历史早已成为过去。
但是在取得洛涧大捷之后,谢玄肯定是知道降将朱序并没有诓他,而且也看出来了前秦军队外强中干,徒有声势浩大的人数,却没有强悍的战斗力,那么,急切的求战应该是谢玄真心所想的,所以不管是东晋大军移阵,还是前秦大军移阵,谢玄一定是并不关心的,只要能够快速的决战,就应该有办法取得胜利。总而言之,尽快结束战争,不仅是前秦所期望的,同样也是东晋所期望的,如果东晋的军队采用固守疲地的策略,虽然获得胜利的希望同样很大,但是拉锯战对于国力的消耗也是巨大的,能够有把握速战速决,谢玄自然不会放过机会。并且,在谢玄率军进抵淝水前线之际,东晋王朝的江州刺史桓冲率领的十余万水军同时北上征伐前秦,这就极大的缓解了谢玄所率领的北府兵的压力,极大的减慢了前秦大军汇集的速度,所以说,谢玄对于两军决战是有必胜的信心的。
综上所述,究竟哪一方移阵,对于东晋方面并不重要,既然苻坚想要自己一方向后移阵,那就随它而去吧,只要两军能迅速的接触,谢玄的这八万人打没了,苻坚的大军也必然消耗极大,江州刺史桓冲的10余万水军和江南地方上的其他军队也一定能稳住大局。所以,在寿阳一线的八万北府军将士应该是人人视死如归的,而前秦大军因为人数虽然众多,但大量的士兵是被迫入伍的,而且冬季的江南气候,肯定也让这些北方兵士吃够了苦头,士气必然低迷,再加上苻坚没头没脑的下达了后撤的命令,前秦大军的噩梦也就开始上演了。
说到这里,整个淝水之战的过程就基本结束了,当前秦大军不明就里的后撤开始后,整个前秦军阵陷入了混乱的状态
之中,东晋的八万北府兵也就开始了疯狂的攻击,整个战役一边倒的掌握在了东晋王朝的手中。
在我国历史上,北方军队战胜南方军队的例子举不胜举,历代王朝的统一战争也大多沿着北方朝廷攻灭南方朝廷的方式进行下去的。现在的人们总结出现此等情况的原因无外乎都是认为北方军队向南进攻的战争成本更为低廉,也就是说,北方军队进行南征,因为南方气候温暖,军队的后勤补给压力很小,而南方军队北伐,北方地区气候恶劣,南方军队的后勤补给压力很大,所以出现北方军队战胜南方军队的情况较多。
当然,我不否认北方军队战胜南方的情况较多是因为战争成本更为低廉之说,但是我也认为大多的北方王朝能够完成统一战争跟我们中华文化的核心区域处于北方有很大关系,因为我们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就是在北方地区,在北方地区称王称帝的朝廷大多代表中华文化的正统政权,这应该被我国古代的各族人民所认可的事实,并且在我国古代南方地区的发展并不理想,甚至说是及其落后的,所以北方的王朝往往很容易建立大一统的国家。
不过,在我国历史上存在了特殊的两个时期,一个由女真完颜部建立的金王朝对南宋王朝的统一战争,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前秦帝国对东晋王朝的统一战争,位于北方的金王朝和前秦帝国都败给了偏安江南的南宋王朝和东晋王朝,细细品味,你会发现金王朝和前秦帝国以及他们的对手南宋王朝和东晋王朝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金王朝和前秦帝国都是有游牧民族所创建的,而且这两个北方王朝都是在彻底占据北方地区之后,马不停蹄的发动了向江南地区的统一战争,反观他们的对手,南宋王朝和东晋王朝,都是在北方地区经营数十年的大一统王朝的延续政权,并且这两个王朝都是由汉族先民所创建的,因为金王朝和前秦帝国在北方地区的经营时间过短,中华文化对这两个王朝的影响并不深厚,而南宋王朝和东晋王朝却是代表了当时的中华文化的传承者的角色,在文化底蕴上要远远高于女真完颜部建立的金王朝和氐族人群建立的前秦帝国,所以在历史上,这两个北方王朝的南征都是以失败而告终的。
按照这样的思路想下去,隋王朝和元王朝的统一战争就比较好解释了,经过了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后,北方地区虽然经历了数个王朝的统治,有分也有合,但是北方地区的各族人民的文化开始形成新的中华文化,而当时的南陈王朝虽然是东晋王朝的延续,但是却已经在时间的洗礼下,其所代表的旧的中华文化不能够与时俱进了,最终在很短的时间内被灭亡了。同样,由蒙古人建立的元王朝同样在攻灭金王朝和西夏王朝,占据北方地区后,开始为中华文化注入新的元素,而南
宋王朝却在江南渐渐得不到中华文化的认可,最终走向灭亡,元王朝虽然在潜移默化中被融入中华文化,但是想要征服世界的高傲的蒙古统治者却极力抗拒被中华文化所侵蚀,所以元王朝在文化上并没有完全融入到中华文化之中,不到百年,元王朝对华夏大地的统治就宣告瓦解。这又衍生出来了一个特殊的历史问题,就是在我国历史第一次出现了明王朝的南方军队北伐成功,占据北方地区的元王朝被崛起于南方地区的明王朝所击垮的情况,这当然也是一个南方军队打败北方军队的特例。
从崛起于南方地区,由汉族先民创建的明王朝取代元王朝,成为我国历史上新的大一统王朝这一事件上,我们也可以用文化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就是及其不愿意接受中华文化的蒙古统治者,难以在文化上对广大的汉族先民进行统治,而且高压的民族政策让汉族先民对元王朝彻底失望,而经过百年的时间,广大汉族先民逐渐的接受了由蒙古人介入的中华文化,而蒙古统治者却还持不愿意接受中华文化的态度,所以在文化上,由汉族先民建立的明王朝已经远远超过了元王朝,尽管在军事实力上,明王朝不能够完全的,彻底的灭亡元王朝,但是最终还是将元王朝赶回了老家。直到明王朝末期,由游牧民族建立的清王朝,当时也可以成为后金政权,在文化上全盘接受中华文化,而且在军事实力上也并不逊色同为游牧民族的蒙古人,所以,蒙古人才彻底的接受了中华文化,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份子。
关于南北方王朝的统一战争,除了以上的三个战例,都是由南方王朝取得了对北方王朝战争的胜利,还有就是南北朝初期的北魏王朝与刘宋王朝的统一战争,同样也遵循着文化优势这一规律,就在北魏王朝统一北方之后,雄才大略的北魏皇帝拓跋焘挥师南下,兵锋直指立国未久的刘宋王朝,结果在曾经在北方大地上叱咤风云的北魏大军,同样受到了江南军民的殊死抵抗,踌躇满志的拓跋焘最终铩羽而归,北魏王朝南征的失利,也是创建北魏王朝的鲜卑拓跋部自身在接受中华文化不够深入而造成的。
说了这么多关于南方王朝战胜北方王朝的特例,现在的人们似乎了解的不算太多,但是在我国历史上还有一个南方军队击败北方军队的特例,不可不谓是古往今来妇孺皆知的战争故事,那就是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这场战争因为《三国演义》的广泛传播,被广大的国人所熟知,其实这场战争是在及其特殊的背景下开展的,占据北方的曹操和占据南方的孙权,表面上看都是代表了当时的中华文化,不过当时的社会背景正是士族地主阶级开始走上历史舞台的过渡期,而南方的东吴政权正是依靠江南的世家大族所支撑的政权,所以想要构建属于寒门子弟的王朝的曹操最终被打败,三国鼎立之势也就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