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新农政引起的新格局(第三更)(1/2)
崇祯二年九月,发生的事情比较多。
例如辽东的犒赏和抚恤都已经陆陆续续在统计名单,这个工作已经做的差不多了,正在筹备运输银子到辽东去发钱。
例如东江镇的犒赏和抚恤也已经开始。
再例如毛文龙的几个心腹都已经到了北京,东江镇现在面临一种非常奇妙的状态。
毛文龙虽然在奏疏中说东江镇还有诸事待自己解决,但从字里行间已经判断出他想着来北京了。
这些事情都可以归类到边军的人事当中,都会引起局面的改变。
当然,影响最大的气势还是新农政效果的出现。
从上报的奏表看来,新农政获得最大效果的一是顺天府,二是陕西。
这事当然是好事,但任何事情,他都是与政治有关联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简单来说,这件事对朝堂有非常大的影响。
什么影响
几乎是涌起了一股巨大的暗流。
逻辑在哪里
告诉你,任何一件新鲜事物出来,只要被验证是可行的,且可以带来巨大收益的,则必然会引起多方势力的窥探。
当然,整个完整的过程应该是这样的:新农政被提出来,有人反对,反对无效,有人沉默观察,反对无效之后推广,推广中有人捣乱,捣乱无效,继续推广,解决问题,到最后获得收益。
这个过程看起来很简单对吧
但实际上,里面有一些重点,是极其容易被忽略的。
什么呢
那些沉默观察的人!
他们躲在安全的地带,既不反对,也不赞同。
如果新农政没有效果,他们就会站出来,开始一步步指责新农政的缺点。
如果新农政有效果,他们也会站出来,干什么呢
开始抢夺接下来新政策带来的红利。
这种红利包括政治红利,经济红利两大类。
几乎在整个人类发展史上,集团斗争里,都是这么套路,这才是真实的历史发展规律,这才群体行为。
简单点来说就是:先明哲保身做观察,再以利益驱动,看准时机下嘴。
宋应星和徐光启,这两个人,在农政方面都发挥了技术性的作用。
而毕自严的户部,则发挥了政策性的作用。
现在被验证有效果,各方势力自然是蠢蠢欲动了。
接下来整个大明推行新农政已经势在必行了,是不是要立刻安排自己的人到关键位置上做成绩了呢
毕竟你不做,坑就会被别人站住。
而你下面的人有成绩,你自己在朝堂上屁股才会够稳。
没错!
这是机会,要悄悄抓住!
毕竟这朝堂上,还是有政绩的人说话分量足,更有机会往上升。
当然,这是一波暗中观察的人的想法,他们已经准备伺机而动,在接下来抓住这个机会。
而反对新政者依旧还在反对,他们反对的理由也很多。
例如钱龙锡现在就是一个标准的反对者,他不无担心地说:新农政看似取得了成绩,但其实隐含了巨大的危机,这个危机来源于土地政策,土地政策的问题暂未爆发,是因为皇帝的督察尚未触及到全国。
他的意思就是,新农政就像一颗炸弹,引线已经点燃,之所以没有爆炸,是因为引线很长,需要时间。
这一日,崇祯正在乾清宫写东西。
周婉言在一边给崇祯磨墨,王承恩跑过来小声在崇祯耳边说了几句,崇祯道:“什么!红娘她……”
“是的。”
“那赶紧让她先不要去北京大学教学了,接到宫里来,快去。”
“是是。”
王承恩刚要出去,崇祯又叫他回来了:“等等,先别叫宫里来,从宫里安排一些宫女去她的府邸。”
“这……”
“快去!”
“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