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风波再起(第一更)(1/2)
这大雪天的,温体仁出来的时候,全身都汗湿了。
不必说,这件事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
为何
自古以来,政治事件都不会独立存在,背后都是利益争斗。
那么宗室的这些事,牵扯到谁的利益了呢
老实说,和大臣们的利益没有直接关联。
宗室是皇家成员,在各自的封地,占田占的也是老百姓的,最痛恨宗室的当属老百姓。
和翰林院、国子监那些清流有毛线关系
当然没有关系,宗室之事是皇帝的家事,可这明朝的官员就喜欢打着清流的幌子,什么事都要嘴。
有人就是利用了这一点,要借此事在朝堂搅动风云。
目的是啥呢
搅乱朝堂,转移注意力。
只有不断在京师掀起一桩桩大事,朝堂风风雨雨,诸位大臣相互扯皮,相互攻击,不断打口水战,不断陶醉在自我的道德光辉中,才能混淆视听。
朝廷那些新政也必然会在越来越乱的口水仗里慢慢被瓦解掉。
在正统的历史上,明末的官场博弈确实是这样的。
有政治投机分子,有既得利益集团,不想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就不断地搅动朝堂。
偏偏历史上的崇祯皇帝是一个非常自我感觉良好,非常喜欢查案,并且非常喜欢在查案中自作聪明的人。
这一点就被许多大臣利用了,他本人被有心之人牵着鼻子走,短短十七年,杀了无数真正有用的人才,留下了一批最会打嘴炮的家伙。
所以,政治这东西,本质是背后的利益集团的博弈。
能上台面的,都是被推上来的。
老奸巨猾的温体仁怎么会不知道这背后有人唆使、故意使坏呢
历史上的温体仁就是干这种事的行家,他的奸在明朝历史上仅排在严嵩的后面,是个十足的奸臣。
他愤怒在于有人居然拿他来当了挡箭牌。
这他就不能忍了。
他很快便将泄密的人锁定在三个人中。
礼部知道此事的,加上他自己,一共四个人。
另外三个是礼部左侍郎刘宗周,礼部郎中路迈和马懋(mao,四声)才。
其中路迈和马懋才一个去了庆王那里,一个去了肃王那里。
剩下的刘宗周,在京师。
按理说这事刘宗周嫌疑最大,但是温体仁知道一定不是刘宗周所为。
刘宗周为人比较直憨,懂事态严重缓急。
所以泄露出现的只能是路迈和马懋才中的一人,或者他们二人都有份。
无利不起早,这背后必然还有人给了他们好处,那背后的人到底是谁呢
这才是皇帝最关心的事。
是谁利用了此事来搅乱朝局
温体仁在思忖着,当回到礼部的时候,便将刚才皇帝的旨意说了一遍。
礼部则立刻繁忙起来。
刘宗周私下问温体仁:“陛下真的要公开肃整所有宗室”
“眼下局面已经捂不住了,如若不公开肃整,无法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