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人说梦:后秦渐盛(2/2)
其实,在苻登与姚苌的对战之中。我们也能够看到,在羌氐族群之间,并没有泾渭分明
的差距和矛盾,这两个民族是属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彼此之间,会因为个体部落上的
利益而对彼此敌对的两个政权相互依附,所以说羌氐族群在大的历史目标面前,其部族利益
是一样的,都是以尽快的完成汉化为己任,所以说,在秦帝国瓦解之后,无论是前秦政权能
继续保有关中地区,还是后秦政权能够完全占据关中之地。它必然是要代表羌氐族群的根本
利益的,继续带领羌氐族群完成汉化。
由此我们也能看到,在十六国时期,曾经属于中原文化核心地域的关中地区,羌氐族群
的人数与关中地区的汉族先民人数应该是大致相当的,或者说略少于汉族人群,这与当时关
东地区的鲜卑慕容部部众与汉族先民的情景几乎一模一样。甚至说,在按时间顺序接连出现
的两个政权的命名都是如此的相似,这绝对不可能是一个历史的巧合,更应该是这样的,在
民族大融合的背景下,羌氐族群和鲜卑慕容部都要有一个由自己族群建立的国家,
来支撑他
们的族群完成本民族的汉化过程。那么,占据关中地区,由羌氐族群建立的前秦政权和后秦
政权与占据关东地区,由鲜卑慕容部建立的前燕政权和后燕政权也就应运而生了。关中地区
和关东地区出现的前后两个政权引领者本族群的部众先后进入到了十六国时期民族大融合的
继续融合期与基本完成融合期。
说完羌氐族群和鲜卑慕容部前后建立的这四个政权,再加上十六国前期,由匈奴人在关
中地区建立的汉赵帝国,和其附属民族羯人在关东地区建立的后赵帝国,还有最后统一北方
地区鲜卑拓跋部,我们由此可见,十六国时期民族大融合的游牧民族的主角其实就是的,匈
奴族群,羌氐族群,以及鲜卑族群这三个大民族。
其中,匈奴族群因为在汉朝时期就与中原王朝进行了长达数百年的战争与和平。匈奴族
群要先于其他两个族群,更深的接触到中原文化,所以匈奴族群最先在民族大融合的过程中
,开始消亡。而羌氐族群自秦汉时期便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开始定居生活,并与汉族先民
的关系最为融洽,所以,在十六国时期的民族大融合中,羌氐族群的消亡,是没有匈奴族群
迅速的,只能排在在匈奴族群之后的,但也要先于崛起更晚的鲜卑族群。而鲜卑族群则因为
部族兴盛时代出现较晚,借着中原地区其他游牧民族围绕汉化展开的战争出现的混战局面而
进入中原地区,其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自然在这三个族群中最为浅薄。但是,鲜卑族群也
正因为汉化得最晚,游牧民族的性质最为凸显,所以能够成功的抵御住新崛起于北方蒙古草
原的游牧民族柔然的南下,并且在统一北方地区的过程中,以最快速度完成汉化,鲜卑族群
也就成为了这三个族群中最后完成汉化的游牧民族的族群。
随着南北朝时代的到来,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王朝在短短几十年内再次陷入东西分裂
的亡国之局,而作为十六国时期以来的民族大融合的血腥融合期也就进入到了第四阶段,就
是最终完成融合期,庶族地主阶级也即将登上历史舞台,民族大融合的血腥融合期也就在隋
王朝的一统天下之际,悄然的落下了帷幕。
当然,我们所说的这个过程,只是十六国时期民族大融合的简要情况。曾经臣服于匈奴
的一些游牧民族的部族一直活跃到了十六国时期的末期,但是之前我们也说过了,这些游牧
民族的小部族,已经不能和匈奴的主体民族有什么瓜葛了,也就是他们曾经臣服于匈奴部族
,才被我们的当时的汉族先民称之为匈奴某某部,羌氐族群,同样也是如此,他们所建立的
一些小国也是存活到了十六国时期的末期,跟随着鲜卑族群一起完成了汉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