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石头盒子(2/2)
“盗墓。”黎簇在心里说道。
他猜对了,中年人说道:“周穆王选择了由盗墓贼来完成他的布局。”
这是一个关键的点,很多人不明白,盗墓只是一个犯罪体系里一个细分的罪名,盗墓贼是一类说起来无关政治,甚至连大型经济犯罪的危害都比不上的毛贼,他们的罪行主要集中在对于人类文明文化传承的破坏上,说实话,这是一种人文犯罪,统治阶级一般不会在意这种不会动摇自己统治根基的行为,很多时候,统治阶级甚至自己就是最大的盗墓贼。
为什么这样不重要的一个阶层,后来在中国历史上变得如此重要,其中的核心家族大多进入了政治领域,甚至控制了社会命脉。
其原因就在于此。在周穆王之后,大量的封建帝王都有着盗墓行为,从项羽,到广川王刘去,到曹操的摸金校尉,到汉武帝,数不胜数。
这种把大量的财富在死后往自己坟墓里埋的行为,导致了中国整个历史中盗墓贼永远不会消失。
在中国历史上,“厚葬”的习俗来自于春秋时期的“礼乐崩坏”,这个变化正好出现在周穆王最活跃的时期,不知道是否有所牵连。
现在能考证的,周穆王当时做的最多的事情,是盗掘古墓,但是他盗掘古墓的核心目的,却不是其中的财物。而是将大量的线索,分布于这些古墓之中。
大量的帛书被散布到这些古墓之中,这些帛书中蕴含了大量信息,就好像缓释胶囊一样,缓慢的通过盗墓活动,散发到各个时代的盗墓贼手中。
“这可行吗”黎簇问道:“这个完全靠的是运气啊,要是有任何的纰漏,周穆王陛下立即就歇菜了。如果这些丝帛全部都烂掉了,或者说,这些古墓在历史中被破坏,或者这些丝帛中的信息没有被重视,都可能导致一切流传。”
“这只是一部分,虽然这部分成功率其实很大,因为就连《易经》这样的古籍,都通过墓葬流传后世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人数不多,所以葬书本身就很少,即使这样,还能通过出土流传后世,这说明通过墓葬来保存一些信息,只要你懂得盗墓的门道,还是相当容易的。或者说,周穆王选择的古墓,都不是普通毛贼可以进入的古墓,这些古墓都是需要大部队盗掘,甚至是官方力量盗掘的陵墓,而他保存这些丝帛的装置,设计的非常巧妙,他使用非常坚固但是无法直接打开的一种玲珑匣。盗墓贼首先得到的是一个价值连城的匣子,他们会天然的判断,这个不能打开的匣子中的东西,一定更加珍贵,而打开匣子的方法,必然是士大夫阶级中通晓这部分知识的人,所以,只要盗墓贼得到这个匣子,匣子流通进黑市,最终得到和打开盒子的人,一定可以阅读这些丝帛,并且了解其中的含义。”中年人道:“但是周穆王的王牌并不是这个。”
他按了一下开关,幻灯片机器再次打开,上面出现了一只龙纹的石头盒子。
周穆王当时凿造了一只这样的石盒。就是这只盒子,让中国的盗墓贼阶层逐渐成为了有组织,庞大而且恐怖的社会控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