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1/2)
a报在一月二十七日的晨报上公布了“年度读者新闻摄影奖”,过了四天,该报在二月一日晨报的“回声”(读者来信)栏中刊载了这样一封读者来信。
看到贵报刊载的“年度读者新闻摄影奖”的最高奖获奖作品《冲撞》,不愧是从四千两百幅投稿作品中精选出来的作品,真是极具视觉冲击力。然而,请恕我直言,这也是一张令人感到极为不快的照片。这张照片拍摄的是去年十月三日发生在东名高速公路御殿场至沼津段上的重大追尾事故。那是一场六人死亡、三人重伤的大惨剧。翻倒在地的大型铝板厢式货车、与之连环相撞并燃起大火的两辆轿车和一辆客货两用车、与冲过了中央隔离带的小型卡车相撞的上行线上的残破轿车……场景极为惨烈。正像评审者古家先生所说的那样,拍摄者得益于十万分之一的偶然,才拍下了这样一个决定性的瞬间。可谓是新闻摄影中罕见的精品……然而,这又是一张令人感到回味苦涩的照片。
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它出自业余摄影爱好者之手,并获得了年度最高奖。如果它是报社的摄影师所摄,也许我也就不会有那样的感觉了。因为,报社的摄影师在事故现场或案发现场拍摄照片是他们的分内之事。但这幅照片并非如此,正因为它是业余摄影爱好者的作品才叫人难以接受。
或许有人会说,报社的摄影师不可能总是正好赶上事故发生的瞬间,所以报社期待着恰好身处事发现场附近的业余摄影师所拍摄的照片。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这张照片只是在报道中刊登出来也就达到目的了。总之,我觉得不应该将这样阴暗、令人不忍目睹的照片作为参赛的作品。
过去也有过业余摄影爱好者因为在事故现场拍摄照片而遭到社会上一部分人指责的情况。早在昭和三十年拍摄的、在四国的高松洋面上撞船沉没的“紫云丸”照片就是一例。有人认为,既然有闲心将镜头对准事故现场,为什么不去帮助抢救落水乘客呢?哪怕只多救一个人也好啊。
与救人相比,拍摄者更为抓住这种“千载难逢”的决定性瞬间而激动。很难说不是这样吧?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就是十足的自私自利。而这种“功利心”的背后,还有对贵报年度奖的荣誉、奖金、公开发表之类的期盼,那就更叫人难以接受了。
千叶市 印刷业从业者
藤原喜六
针对这份读者来信,报社方面也发表了《摄影部长的答复》。
来信的主旨在于“惨不忍睹”的新闻照片只能由报社的摄影师来拍摄,而不应该在报纸上刊登由一般人士,即所谓的业余摄影爱好者所拍摄的此类照片。此话自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同时也让人觉得未免有失偏颇。如今的社会生活是相当复杂的,机械文明在日常生活中的比重日益提高,难以预料的事故也在不断增多。要防止事故频发,除了提高每个人的自觉、自律以外,实在是别无良策。而汽车相撞之“惨不忍睹”的现场照片能够直接冲击读者的视觉,其影响力远远大于文字描述,能够给汽车司机带来充分的谨慎和警戒的意识。读者看到了这样的照片,如果产生“啊呀,真惨啊”这样的想法,那么必然加深其对事故预防的关心。当然,这也不仅限于交通事故方面,大楼、酒店、公寓等高层建筑的火灾、轮船的沉没、客机事故等方面的照片也具有同样的功效。估计看到这样的照片后,觉得“或许明天我也会……”的人也不在少数吧?由此可见,新闻照片除了客观报道的功效之外,还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警钟”作用。
然而,报社摄影师的人数是有限的,并且由于工作关系经常散布在各个地方。即便接到了有事故发生的通报,有时也难以立刻抽身前往。就算能够马上赶赴事故现场,由于距离以及其他条件的限制,也往往为时已晚了。因此,所拍摄的照片就很难传达出血淋淋的现场氛围。因此,本报才广泛征集一般摄影爱好者的新闻照片,期待着反映“决定性瞬间”的作品。因为这里面包含了一种报社摄影部的成员所不具备的因素,那就是偶然性。正像评审委员长古家库之助先生在评点年度最高奖《冲撞》时所说的那样,这照片得益于“十万分之一的偶然”这样绝无仅有的机会,光凭这一点就已经超过了任何专业摄影师了。于是,一张冲击力连来信者藤原先生也认可的照片就诞生了。前面已经说过,只要这张照片具有非凡的写实感和临场感,不就能增强司机的自律心,加深一般读者对交通事故的关心程度和警戒意识吗?因此,不论是报社摄影师还是业余摄影爱好者,只要拍出了好的新闻照片,从广义上来说,就完成了一件相同的任务。
最后回答一下悬赏征集这方面的问题。要想征集到高质量的作品,就必须激发应征者的参与热情。因此,确定入闱作品、给入闱作品评定等级并给予相应的奖杯、奖状、奖金当然都是与激发应征者的参与热情密切相关的。将获奖作品在报上公开发表,也是基于同样的目的。至于应征者的心理方面自然不能说全无可指责之处,但是,即便有可以称之为“野心”的方面,只要它成为拍出好作品的原动力,似乎也是无可厚非的。希望能对我以上的回答予以理解。
摄影部长
六天之后,同一份报纸上的《回声》栏目又登出了读者来信。
前些日子,本栏目刊登了千叶市藤原先生关于年度最高奖获奖作品《冲撞》的意见,以及报社摄影部长的“答复”,两者我都拜读了。
我在报上看到《冲撞》这幅照片时,一下子屏住了呼吸,心想怎么还真有生动再现惨剧爆发瞬间的照片呢?我完全被它那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所慑服了。这是一幅充分体现了新闻摄影真正价值的作品,我相信它一定会流传后世。藤原先生的意见,多少有些过于伤感且不合情理。我认为,只要是新闻,就没什么专业和业余之分。尤其是被偶然机遇所左右的新闻摄影就更是如此了。
摄影部长在“答复”中也写道,报社里摄影师的人数有限,并且还都各有任务,散布各处。即便收到通报后立刻赶往事故现场,由于距离以及途中交通拥挤等因素影响,到达现场时,往往也滞后了很长时间了。这时所拍摄的照片,其新鲜程度与正好在事发现场的业余摄影爱好者所捕捉到的决定性的瞬间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藤原先生所谓新闻照片必须由专业摄影师来拍摄的说法,似乎太不现实,且太过狭隘了吧?
藤原先生还批评了悬赏征集的做法,但我觉得有“鼓励”才能引发技艺上的竞争和提高,从而促使爱好者之间的切磋琢磨。好作品获得荣誉与报酬是理所当然的事。再说,即便是业余的摄影爱好者也不会以此为第一目的吧?反正我是全力支持摄影部长的观点的。
浦和市 公司职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