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 契丹境况(2/2)
在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划分给契丹之后,契丹的政治就更复杂了。从三京变成了五京,而且执行一国两制。这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提出一国两制思想的人,耶律德光心胸开阔,智勇双全,而且懂得顾全大局,若非宗信引他上钩死于中原,只怕迟早能得天下。
幽云十六周以北,执行契丹的法律。幽云十六周则保持变,执行中原的法律,这样也导致契丹人与中原人之间的摩擦,不过正是因为有摩擦,才会有融合,如今中原与契丹的文化在幽云十六周已经显得非常模糊,甚至看不出对方到底是中原人还是契丹人。
幽云十六周又多设立了南京析津府与西京大同府。南京就在莫州以北的幽州。而西京大同府则是在忻州以北,几乎接壤。但因为被五台山脉隔断,所以契丹无法从西京出兵。
又设立南院北院,南院大王则是掌管整个幽云十六州所有事务,因为南院大王也是契丹人的关系,所以幽云十六州还存在打草谷的习俗。之所以有这样的习俗存在,完全是因为南院大王希望幽云十六州可以更好的发展。
或许很多人都存有疑问,但其实契丹南院大王非常聪明,一个小乡村,几十户人年复一年过着农耕的生活……这样有什么意义倒不如把这些人赶到大城市里,让他们为了讨生活而努力上进,这样就可以极力减少农村人口,提升城市人口的数量。
打草谷是南院大王的策略,让这些人在小乡村里生活不下去,要么逃回沧州,要么就去大城市,因为大城市里不会有人打草谷。
一瞬间形成了两极分化,幽云十六州内,大城市里的人生活非常富饶,小乡村的人几乎活不下去,但就是有一些死脑筋想要守着祖宗地业,一直不肯离开。
经过多年的清洗,这样的人已经很少了。如今幽云十六州大多数人口都集中在城市附近,而且生活远比中原人相像中要好得多。因为执行一国两制,所以幽云十六州的经济文化几乎没有被影响,发展得比沧州更好。
宗信一行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时候他们才真正的第一次接触耶律德光的雄才伟略,难怪耶律真看见耶律德光死后几乎想拼出一条性命杀了宗信替他报仇。
耶律德光死后,幽云十六州的影响很小,但契丹以北的地界影响却非常大。因为有太多人想要继承皇位,导致大部分开始分裂,如果契丹真正的分裂,中原必定会出兵回收幽云十六州,这个结果是契丹无法承受的,因为幽云十六州的赋税几乎成为契丹全国最大的收入,如果失去幽云十六州,契丹皇帝就会开始变穷。
幽云十六州的身份几乎是殖民地,契丹大力发展就是为了在它身上榨取更多的税收,这样也是互惠互利。更何况如今幽云十六州原本就是契丹地界,往南发展一直都是国策,所以契丹绝不可能放弃这块肥肉。
契丹人非常清楚,越是往南土地越是富饶,经济也更发达。只要有足够多的钱,他们就可以不断南征。
耶律德光犯下一个天大的错误,壮志未酬死于中原。这是整个契丹之痛,但如今的契丹却非常渴望这个害死他们皇帝的人来到契丹,原因很简单因为耶律真公布的消息是皇帝自尽,宗信大师保全尸首送还神武王,否则契丹皇帝将会尸骨无存,而且这个消息也保全了契丹的颜面,他们的皇帝没有临阵脱逃,而是光荣战死。
根据神武王所言,耶律德光临死之前只有宗信在他身边,很多人都是猜测耶律德光会否将王位继承人的名字告诉宗信。所以整个契丹都非常渴望宗信的到来,只有这位得道高僧宣布王位继承人是谁,契丹才能免去分裂的结局。
其实契丹至少有99%的人都知道一件事,耶律德光死后原本就应该由耶律璟继承王位,毕竟那是长子,而且耶律璟的能力是可以肯定的。由其是对于内政与经营发展,耶律璟的能力甚至还在先皇耶律德光之上。
但就是有一些人揣着明白装糊涂,以耶律德光没有公布继承人之名争夺王位。天下有些人不想当皇帝,但这些人都是奇葩,大多数人都有他的皇帝梦,耶律德光的几个儿子当然也不例外。
作为耶律德光的皇子,任何一人背后都有极强的势力,无权无势的人早就被暗杀了,想要在朝廷里混必须要加入一个派系,派系之间的互相争斗从未停止过。但这也是帝王之术,让大臣们内斗,几股势力之间保持平衡,皇帝的江山才能稳固。
就像当年刘承祐让郭威和李守贞之间的实力相当是一个道理,但因为郭侗被虏便打破了这个平衡,只要平衡被打破会直接威胁到皇帝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