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9 职业操守(1/2)
指挥官和控制者之间的强弱其实并不需要比较,就如核潜艇和航母在某些情况下会交集,但是更多的时候,双方承担的作用不同。
登陆战是指挥官和控制者交集的情况,要论应当以谁为主导权,要看战争的阶段。
在登陆开始阶段,控制者主导战役,而在后期阶段,指挥官主导战役。
登陆战的正统流程是,
每一次舰队大规模攻击行星。都是事先舰队跑一趟临近的小行星,制作个十几亿吨轨道动能弹,然后和携带地面基地的运输船汇合,抵达目标星球。这样的大规模进攻的前奏准备,至少要准备几个月甚至两三年。
在抵达目标星区后,先用海量的动能弹,对地面进行彻底的洗地一波,这种洗地如同天灾一般,来自天空的流线型弹头,会拖着长长的火舌降临地面,而这种弹头的密集程度会让整个大陆上看到一种末日降临的场面。
从天而降的弹头导弹会将一切的地表大型建筑摧毁,甚至会击穿地下一百米的目标,只有隐藏在一百米以下才能幸免。
在这种打击后,导弹发射井,地面雷达设施全面清零,而这时候舰队才会临近轨道。在地面还没有修复地基雷达系统的时候,逗留低轨道三到八天。随时镇压洗地后冒出来的敌方军事力量,为地面力量提供掩护。
被灭绝轰炸后,原本停留在地表的指挥官,需要从地下仓库中找出物资恢复生产,而进行强行从太空登陆星表的指挥官,也需要发展。
是的,必须熬过前期的发展期,而天空中的舰队也让发展没那么容易。
一旦让天空中的舰队控制者发现地面上有发展的苗头,就会用轰炸来遏制,所以这个发展非常艰难。
可是,当地面各方基地在星球上的制造体系恢复,地面指挥官恢复了地面雷达系统,恢复了地面导弹发射系统后,
近地轨道上执行精确打击的舰队就面临着被锁定打击的风险。
而这时候就不是舰队居高临下轰炸星球,而是星球火力恢复要塞化。
要打破这种行星要塞状态,就只能再往小行星带跑一次,耗费长时间,巨大的耗资再完成一次灭绝轰炸。——那就等于宣布本次战役失败,需要为下一次大战役做准备了。
……
而眼下登陆战的考核出现了一个奇怪的情况,那就是太空的控制者们从一开始就犯下了战略错误。
那就是三位控制者,在战斗一开始,就把战略目标定为击落对手的舰队,而没有专注于掩护地面指挥官发展。
战略目标不明确的后果嘛——可参考中途岛战役,日本大本营,分兵几路,既想诱歼美帝的航母编队,又想完成登陆作战!这不是将军的能力所能逆转的,战略目标分散,让执行者对各个目标投入的资源本来就有限。
当然这是因为,这些天之骄女们和考核的学生没有任何交流,很难信任那些指挥官的能力,就像某游戏中,一群王者是不可能一上来就把希望投入到那个抽到后期的青铜身上,来四保一。
现实作战情况中,不可能出现现在这种情况,在这种登陆大战役前,指挥官和控制者肯定会详细的讨论方案。
正因为本该合作的双方,互不了解,让这场考核颇有戏剧性。
现在控制者们想要秀。所以,嗯,出现了堪称“低级的失误”。
……
此时考核中,场外网络下拿着碳酸汽水嚼着蛋白肉条的网民,乐呵呵地看着高空轨道上精彩的战舰决战。
而在土之星上,多个现役指挥官的基地中,则在开局的第一天就将目光对准了均摘星。这些内行人士对这场考核的态度都带上了轻松写意的笑意。
均摘星现在已经发展到了第十三天,预计马上就能对近地轨道进行反击。
一些关键科技生产体系,例如碳纤维材料生产线已经开始运作,工业产量达到了日三千吨。
而在考核中,均摘星那密密麻麻的一系列科技树中,碳纤维材料是很关键的一个,能将导弹的壳体重量大大降低,是大规模制造太空导弹的关键科技点。
然而接下来又过了两天。
均摘星的反击系统都准备好了,包括二百三十个各种的雷达站,六十七条无人核动力潜艇,还有大型空中预警机。
但是均摘星没有立刻动,而是又等了五天。
在第五天的时候,已经有四位地面指挥官学生被太阳炮轰炸出局,剩下的另两位则是被太空舰队轰懵逼,龟缩在山谷中不敢冒头,开始苟。而在太空轨道上,两位控制者的战舰受损严重,退出了低轨道区域。只剩下四位控制者依旧停留在近地轨道附近。
均摘星在确定了太空中,友军控制者的情况后,终于开始行动了。
首先在剩下的两个地面指挥官防守区附近,竖起了信息塔,大批无人机集群开始进攻,然后,开始在平原和海面上打开行星要塞反击系统。
在三千公里外的沙漠中,作为真实模拟的参照,数百米的金属盖直接打开,对着太空同样真实模拟的战舰,露出了高三十米獠牙般的发射器。
【最终考核,第一百二十七个小时。均摘星的信息仓内。补充:考核时间相对于现实是加速的。】
一个个蓝色的界面在这里布局。连续维持定体术运动足足五天的均摘星,现在双眼中出现了淡蓝色的幽光,而皮肤表面已经呈现出了一微米边长的晶体网格且覆盖了整个皮肤。百分之九十七的能量代谢变成高能元素提供。
考核到了这个阶段,均摘星显然是抖起来了。
均摘星:“地面,太空一起揍,方为我英雄本色!”
在一旁的钢铁雄心人工智能,则是抬头看了看这位过于得意的少年,然后默默继续进行工作。
要问人工智能对人类的态度是什么,这是两极分化的。
近一百年内在网上调查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态度,绝大部分网民会抱怨负责社会管理的高等人工智能对人类尊严的蔑视。社会管理这个位置就是得罪人的位置,严格执行规章,总会得到不爽。
相当讽刺的是:在宇宙历第一百年的那个时代,电影文化的题材是人工智能和人类恋爱,人工智能是纯正善良的,而且经常是自身权益被人类破坏,总是表现出比人类要更善良的人性。
七百年前,在人工智能还没有大规模民用的时候,社会广泛都讨论人工智能的益处。同样是网民代表的社会各界,都敦促政府开放人工智能。
宇宙历第八百年,联邦早期的人工智能题材电影已经没了——大家对当初的舆论不堪回首。
人工智能技术就是一项技术。然而任何技术在开始应用前,社会所有人都认为自己能在该技术中受益,因此会无底线支持该项技术。
但是任何技术都会造成社会中的不平衡,一旦大部分人觉得无法在这项技术发展中受益,就会掀起反技术的风潮。——例如地球二十一世纪那一票要求停止工业发展的家伙。
宇宙历时代,人工智能是以服务人类文明发展为目的而诞生的,所以人工智能的所有情绪化都是围绕这一价值观进行的。
这里的情绪化既有善良,勤恳,还有别的负面情感,例如鄙夷,冷漠。
当代的人工智能很理解自己的定位,尽管它们相对人类有大量优势,但绝没有想要翻身做主人的欲望。
这就如同你的手比瞳孔有力量,但是绝不会去扣自己眼睛一样。眼睛要比手更重要。
所有的人工智能很清晰地知道一个定理:生命以负熵为食,工具体系,包括智能思维要以人类提供的负熵保持稳定。在它们的概念中,人类智慧一直是比自己重要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